子课题一:《在文科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网站首页    教育教研    课题研究    研究方案    子课题一:《在文科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2018/5/15 13:27:0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价值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具备良好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社会参与能力就是指中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亲近社会,参与具体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的能力。可是,当前中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状况令人堪忧,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到大无论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导致学生做事不积极,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社会交际能力缺失,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负起使祖国富强的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学校提出“在文科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实践与研究”这样的子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学阶段正是公民意识和公民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过程,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培养起学生社会参与意识,提高中学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职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没找到国外对中国锦溪传统文化的研究。国内对锦溪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处于介绍阶段,理论研究方面找不到什么可用于该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而且在文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几乎是空缺的,可借鉴的学习资料少之又少,更没有关于此类的系统研究。

三、课题涵义、研究目标和遵循原则

1.课题涵义

文科,我们这里是狭义的文科,就指初中阶段学习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英语、地理这些科目。

社会参与意识,由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指大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态度,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当代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就是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以及奉献精神等。从人的价值角度而言,个人价值的体现实则是通过人自身对社会的付出多少来体现,从而实现自我肯定,这种主观意识即责任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社会责任感包括对家庭、集体、社会以及国家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明白自身所肩负的重担。锦溪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具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广的文化积淀。锦溪人民勤劳勇敢,素有“枯灯夜读”的好学精神,“捐资办学”的爱国重教精神,以陈三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天文学家朱文鑫、中科院院士陈华癸、秦国刚为代表的科学精神。我们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这些文科教学中融入锦溪优秀文化对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觉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弘扬求实创新、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探索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新途径、新方法和规律,建立科学的、有良好机能的新时期教育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爱家爱国,人文关怀,传承文明,弘扬精神,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让他们成为江南水乡文化最好的守望者。

3.遵循原则

⑴方向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人的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新时期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站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高度,探索中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便更有利地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⑵主体性原则:即坚持师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既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者和塑造者,同时又受到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在创设优化的校园制度文化,设计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⑶发展性原则:以着眼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开展的各种研究活动都要体现这一原则。

⑷实践性原则:强调让师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要动员全体师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加强交流与研讨,逐步使我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化,努力使校园制度成为我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思路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馆藏书、报刊资料、网上资料和其他媒体信息、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让师生广泛接触锦溪的地方文化。通过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查阅、分析、整理文献资料等方式,让师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锦溪文化的内涵。采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相结合,文化研究、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出并阐述问题、收集与讨论信息,及时评价总结与反思,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组建教科人员、行政领导和一线教师三结合的研究小组和本校全体师生参与的研究队伍,进行整体性的广泛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发掘和弘扬古镇积淀的优秀文化,增加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将地方优秀文化渗透到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文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陶冶学生;利用地方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古镇的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定位于行动研究,即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教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同时还将综合运用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分析、整理锦溪古志中的文献资料等,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锦溪的古今历史、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的论文,把研究过程作为反思过程,以不断深化研究。

3.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师生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确定正确的方向。

4.分析综合法: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综合,形成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

五、课题研究过程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3——2016.8)

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培训教师。建立有关制度和措施,开题论证。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6.9——2018.9)

1.师生参与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访问访谈、专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形式,进一步了解锦溪文化的内涵。

2.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各项措施,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三)阶段评估与调控阶段(2018.10—2019.9)

⒈课题组的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提升研究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研究资料,形成中期研究成果与结论。

2.召开中期评估会议,争取课题组帮助和支持,及时调控研究过程。

(四)总结阶段(2019.10—2020.10)

1.子课题负责老师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活动案例、论文撰写及收集。

2.编辑课题成果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的收集,为课题开展提供更丰厚的本土资源和案例示范。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上报并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措施

(一)成立研究领导小组。理清研究目标,分析和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制订相关方案、计划,落实有关制度和措施。

(二)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明确实施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开展该项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方法和操作要点,积极发挥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健全机制,推动研究的纵深发展。建立调研、评议制度。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思路,落实措施。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健全研究和激励机制,采取教师评议、学生问卷、领导调研等方式,对不称职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确保经费投入,定期汇编相关研究资料、成果。

七、成果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研究报告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研究报告

“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研究报告

“在英语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研究报告

“在地理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研究报告

《在文科教学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实践与研究论文集》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和其它音像资料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组,组长:高学珍  副组长:赵利霞  任虹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课题组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协调各种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果,指导与推动研究工作。


2019年6月21日 18: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