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鑫先生与锦溪中学
一、朱文鑫简介
朱文鑫(1883.9.9-1938.3.26),字贡山,小名昌生,别号槃亭,陈墓(现更名锦溪)镇人,中国现代天文学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
朱文鑫先生少年时在江苏吴县读书,博学经史,既勤奋好学,又善于思考,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后又被拔为副贡生。19岁入清末被称为“新学”的江苏高等学堂学习。21岁毕业后担任苏州师范传习所教员和苏州女学校长。1907年,23岁的他又以其学业优秀被学校保送赴美国留学,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天文和数理科。1910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其后在该校任助教一年。在美留学期间,先生著有《中国教育史》和《潘巴斯(Pappas)切园奇题解》两书,深受美国学者的器重,认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学者。他还对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C.Messier)于1781年发表的103个星云和星团的位置(即著名的“梅西耶星表”)进行重测,1934年发表了《星团星云实测录》一书。
辛亥革命胜利后,朱文鑫先生同其他爱国青年一样热血沸腾,归心似箭,于1912年绕道欧洲回国。回国后,1913~1924年到上海担任南洋矿路学校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其间又在上海创设东华大学,1924~1927年任东华大学校长,同时受聘于上海南洋公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三十年代初,先生出任江苏省土地局局长等职。在此期间,先生致力于利用现代天文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成绩突出、硕果累累,令世人景仰。已出版的著作有《天文考古学》、《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历代日食考》、《历法通志》、《天文学小史》、《十七史天文诸志之研究》和译著《近世宇宙论》等。未出版的书稿有《中国历法史》、《史志月食考》、《织女传》、《淮南天文训补注》、《明史天文志考证》和《槃亭文稿》、《槃亭诗稿》等。20世纪20年代,朱文鑫先生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会会员的同时,被聘为美国天文学会会员和数学学会会员。朱文鑫先生在主持南洋矿路学校时期,成绩斐然,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词“造路救国”(原件现存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先生在上海南洋公学执教时,适逢该校建校二十周年校庆,由他设计建亭纪念,此亭以三国时诸葛亮八阵图原理,参考外国迷宫,由是取名槃亭(现仍存于上海交通大学内),先生亦因此自号槃亭。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朱文鑫先生忧愤成疾,经诊治无效,1938年3月26日溘然长逝。1940年,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宇宙》杂志第十卷第十一期出版《朱文鑫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专号》,表彰他对中国天文学的巨大贡献。198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亦为其列传。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等十余单位在朱文鑫的故乡昆山的锦溪镇举行了“纪念天文学家朱文鑫诞辰120周年学术研究会”,缅怀其对中国天文史研究的卓越贡献。
二、朱文鑫与锦溪中学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百废待兴,朱文鑫的故乡—昆山陈墓镇的有识之士以教育为重,为帮助辍学青年解决入学困难,决定创办一所中学。时任上海实业银行经理朱庆曾(朱文鑫先生之子)得悉后,立即慷慨解囊资助,并亲自发函联系朱文鑫先生的生前好友,募集捐款、招聘人才,参与商议办学事宜,使中学在很短时间内顺利招生开学。1946年2月,学校开学后,为纪念先贤、陈墓籍现代天文学家朱文鑫先生,同时也为了激励青年发奋求知,学校于是定名为“陈墓私立槃亭中学”(“槃亭”为朱文鑫先生的号)。现在“槃亭中学”已更名为“锦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