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三:《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改背景:目前“核心素养”引领并推动着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同时,信息化时代,以知识与信息的主动获取、整合、转化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
2、学校背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学校层面必须考虑的问题,以我校为例,虽然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成熟的师资队伍,但是学生有3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并且普遍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科学学习的方法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师只能压缩上课学生思考的时间,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上课多以讲授为主,课下用大量回家作业来弥补不足,学生课业负担不轻,自学时间被挤剩很少,疲于被动应付;这种学生学习不主动带来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问题的关键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所以如何用好学校资源,如何用好地方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是目前学校要解决关键问题。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抓住这个关键点。
(二)课题提出的价值
一是更好的传承锦溪地方优秀文化,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二是教学中探索如何利用地方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地方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三是立足《课标》中不同学段的研究重点,着力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蜕变,全面提升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包括审美、信息交流、逻辑思维、创造意识等综合素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中。全球化内蕴着文化的全球化。随着各国技术、资源以及资本的交流日益增多,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增强了互动,跨民族、跨国界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加剧。在各种文化“融合”与“互异”的过程中,培养能够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多样性的新时代人才成为必然趋势。全球化时代对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球视野以及包容多元与合作创新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全球化与信息化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要求重点培养人才的关键素质和综合能力,而核心素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以素养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
三、课题涵义、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涵义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课题名称上看,其关键词主要有:地方优秀文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
1、地方优秀文华:锦溪,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吴越春秋时期已有集镇。锦溪,是文人将相的眷恋之所。相传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此隐居;明代诗人高启、文征明等亦在锦溪留下了众多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锦溪,是人文荟萃的书香之镇,人才辈出。近百年间,锦溪走出了100多名留学生、200多位教授。天文学家朱文鑫,中科院院士陈华癸、秦国刚等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锦溪赢得了声誉。锦溪,是名副其实的收藏之乡。在古镇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15家民间收藏博物馆赋予了古镇旅游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众多江南水乡的一个新亮点,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锦溪,是动人心魄的江南画卷。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古桥联袂,尽显江南水乡特色。著名作家沈从文喻之为“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称她“浓妆淡抹总相宜”,刘海粟赞她是“江南之最”。锦溪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利用锦溪优秀的地方文华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家乡,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情景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放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达到教学目标。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通过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强调教师怎么教(教师是主体),如今的教学是强调学生怎么学(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那么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也要相应变化,为此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思考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学会学习。现在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学习项目做,在做中实现教,在做中完成学。
3、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据于新的教学理念,校本课程要生成于教学的实际,贴近于学生生活,要以学生做为主导、以学习为中心进行实施,要是重构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课程。要围绕学生如何学为中心开发校本课程,并且对开发的课程进行实践性研究。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深化学校素质教育实施,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学对象成长的需要。首先,发展学校校本课程,为学生素质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源于现实生活,基于学生经验,融合学校教育资源,包括学科资源、教师资源、设施资源等等,这些资源的综合整合过程是学生素质提升的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创设了条件。新课程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好的课程的开发与生成,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为先。
(3)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要求: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兴趣。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身经历学习、创造的过程,这是对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关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运用多种方式,借助多种技能进行实践学习,提高对知识获取、加工、处理的能力。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强化了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的培养。一个规范的新课程的生成及完成,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文本、材料之间的互动,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在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强化培养。可见,校本项目学习课程发展的意义在于有效地彰显了新课程价值追求,关注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现有的生活状况和终身的发展。
3、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c、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二)理论假设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发并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本课程。
2.通过本课题研究,学校在开发、实施和研究校本课程过程中,积淀内涵发展的文化。
3.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在开发、实施和研究校本课程过程中,强化课程意识,自觉开发具有学科特点又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校本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研究内容
1.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研究
研究要点:我校校本课程的特点研究;校本课程在学习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校本课程课堂模式或教学流程的研究;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价值取向的研究。
2.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研究
研究要点:我校校本课程整体框架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原则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融合学校所在地方优势资源以及学校自身优势资源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开发和研究实施中进行。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学校十而五期间在校本课程的研究进一步进行反思和分析,对学校能体现校本课程的教育的现状和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发更多学科的校本课程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起点。
2.行动研究法。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运用地方优秀资源和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经验和理论以及发展的趋势,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我们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形成经验。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充分重视实践经验的价值,不断总结,逐渐拓展,稳步延伸,呈现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与特色,从而形成经验。
4.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重视文献资料的运用,以积极借鉴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的经验与理论,使本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理论起点。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9月):设计和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20年12月):在课题论证的基础上,部署学校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行动。
3.总结阶段(2021年1月—2021年7月):总结研究工作,整合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接受成果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研究的进程中,我们将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核心小组:
组长:朱菊根
副组长:於 根 王寿阳;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2.构建管理机制,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学校的发展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因此,我们将逐步构建和完善管理制度。①导向,要建立“人人关心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个个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导向机制,引导教师把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当作大事和实事来落实。②活动,要组织开展有关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凸现出来。③激励,要建立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等。
3.优化师资力量,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发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培养一批敢于探索、乐于奉献教师。这些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深厚的知识修养,能用他们的开拓意识,创造性思维去开发实践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七、成果形式
1.实践成果:
开发的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案例)结集。
2.理论成果:
论文;结题报告。
八、课题管理
成立课题组,由朱菊根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於根、教导处工作人员王寿阳任副组长,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课题组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协调各种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果,指导与推动研究工作。